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译文]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注释]
1、报怨以德:许多学者都以为此句原在六十三章内,但据上下文意应在本章内。
2、契:契约。
3、责:索取所欠。
4、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5、无亲:没有偏亲偏爱。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
无德司彻。
彻,司人之过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和大怨,必有N怨,安可以樯啤
夫怨生於妄,而妄出於性,知性者不T妄,而又何怨乎?今不知除其本,而欲和其末,故外m和,而任赐病!
是以}人套笃酰回於人。故有德司契,o德司。
契之有左右,所以樾哦病B}人c人均有是性,人方以妄槌#Y\於Z之觯恢灾词忌偻鲆病J且月}人以其性示人,使之除妄以性。待其妄M而性,未有不廓然自得,如右契之合左,不待之而官服也。然tm有大怨伲⒒寥槐猓浔痉怯幸樱灿煤椭勘o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t亦诙o功矣。,通也。
天道oH,常c善人。
天道o私,惟善人tc之。契之o私,亦q是也,惟合者t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