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3)admin道德经61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亚心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举之明数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功成而弗居。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天下皆知美之槊溃阂樱唤灾浦樯疲共簧埔印9视o之相生,y易之相成,L短之相形,高下之相A,音之相和,前後之相S。
天下以形名言美海渌^美且善者,M信美且善哉。彼不知有o、y易、L短、高下、音、前後之相生相Z,皆非其正也。方且自以殚L,而有L於我者R之,斯t短矣。方且自以榍埃星办段艺呦戎t後矣。苟其所美而信之,t失之h矣。

是以}人o橹拢胁谎灾獭
事而椋o橹模划教而言,o言之之意。夫是以出於L短之度,x於先後之担敲婪海巧品遣簧疲煜潞巫阋灾

f物作而不o,生而不有,槎皇眩Τ刹痪印
f物槲易鳎o所o。我生之橹L有,未L恃。至於成功,亦未L以自居也。此to椴谎灾螅槊狼疑埔玻M有号c不善^之哉。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人居於v而ov之n,居於富F而o富F之累,此所^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去哉,此t居之至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326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