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6)admin道德经66
第六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译文]

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注释]

1、明民:明,知晓巧诈。明民,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

2、将以愚之:愚,敦厚、朴实,没有巧诈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敦厚朴实、善良忠厚。

3、智多:智,巧诈、奸诈,而非为智慧、知识。

4、贼:伤害的意思。

5、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稽式:法式、法则,一本作“楷式”。

7、与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

8、大顺:自然。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多智巧诈,故难治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智犹治也。以智而治国,所以谓之贼者,故谓之智也。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也,当务塞兑闭门,令无知无欲,而以智术动民邪心,既动复以巧术防民之伪。民知其术,防随而避之,思惟密巧,奸伪益滋,故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则不可废。能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反其真也。

然后乃至大顺。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古之善榈勒撸且悦髅瘢⒁杂拗
古之所^智者,知道之大全,而[於物之K始,故足F也。凡民不足以知此,而溺於小智,以察槊鳎t智之害多矣。故}人以道治民,非以明之,⒁杂拗Iw使之o知o欲,而上之所椋tm有^,亦小矣。

民知y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
吾以智御人,人亦以智舷陆幌噘\矣。

不以智治!V烧撸嗫健D苤剑侵^玄德。玄德深矣h矣,c物反矣,然後乃至大。

吾之所F者德也,物之所者智也。德c智固相反,然智之所者小,而德之所者大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733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