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6)admin道德经47
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注释]

1、其脆易泮:泮,散,解。物品脆弱就容易消解。

2、毫末:细小的萌芽。

3、累土:堆土。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说是二十九章错简于此。

5、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此句仍疑为二十九章错简于本章。

6、学:这里指办事有错的教训。

7、而不敢为:此句也疑为错简。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

其脆易浮,其微易散。

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为之於未有,

谓其安未兆也。

治之於未乱。

谓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财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食盗为之起也。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於不学者#2,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浮,其微易散。橹段从校沃段y。
方其未有,持而\之足矣。及其⑷唬歉《⒅蝗ヒ玻华q愈於既成也。故橹段从姓呱弦玻沃段y者次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又_,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檎≈陶呤е且月}人o椋o。o蹋o失。
治y福之恚匀绫巳摺7e小以成大,}人持之以o椋刂o蹋z能使根自生,使自亡。譬如N苗,深耕而厚耔之,及秋自v。譬如被I,危坐而熟之,I⒆阅恰J廊瞬恢镏匀唬榉椴怀桑滩涣簦食Ec伲c福#1,是以至於不救,福至於不成,w其理然也。

民之事,常於W成而≈鹘K如始,to∈隆
}人知有橹Γ灰匀酥欤冀K皆因其自然,故o不成者。世人心存於得剩绞轮q有不知而其自然者,及其成而重失之,t未有不以≈咭印9试簧鹘K如始,to∈隆

是以}人欲不欲,不Fy得之;W不W,\人之所^。以of物之自然,而不敢椤
人皆徇其所歌以铮牌渌W以害理。}人非o歌也,歌而不欲,故mg而不段铩7oW也,W而不W,故mW而不害於理。然後韧饪彰鳎o椋梢暂of物之自然,而待其自成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728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