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6)admin道德经48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⑥。

[译文]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神更为重要的了。爱惜精神,得以能够做到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不断地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攻克的;没有什么不能攻克,那就无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备了这种无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国家的原则和道理,国家就可以长久维持。国运长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长久维持之道。

 

[注释]

1、治人事天:治人,治理百姓;事天,保守精气、养护身心。对“天”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身心,一是指自然。此句意为保养天赋。

2、啬:爱惜、保养。

3、早服:早为准备。

4、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5、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根本、原则。

6、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治人事天,莫若啬。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於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於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治人事天,莫若荨7蛭荩侵^早服。早服^之重e德,重e德to不克,o不克t莫知其O,莫知其O可以有S福梢蚤L久。
凡物方t割,廉t,直t肆,光t耀。唯}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倍凰粒舛灰怂^音也。夫音者,有而不用者也。世患o以服人,苟\有而能音,m未Lc物^,而物知其非不能也,t其服之早矣。物既已服,坎仄溆茫领]身而K不,t德重e矣。德e既厚,m天下之,o不能克,t物莫y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1耸乐∪耍谐叽缰p用之,一不服,天下y知其深\而钢m欲保其遥豢傻靡病N崾且灾糁梢杂梢杂t有敢病

是^深根固蒂,L生久之道
《孟子》曰:M其心,B其性,所以事天也。以音治人,t可以有呤且病R砸羰绿欤t深根固蒂者是也。古之}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t根深而不可技,蒂固而不可,m以L生久可也。w治人事天,m有韧庵,而莫若音t一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698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