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6)admin道德经68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其政,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兮福所倚,福兮所伏。孰知其O,其o正邪。正槠妫檠裰裕淙展叹谩
天地之大,世俗之有所眩而不知也。w福倚於,伏於福,譬如夜寒暑之相代。正之槠妫浦檠┤缋现缮乐嗬^,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人出於f物之表,而[其K始,得其大全,而z其小察,之y,若o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w,以耳目之所知橹烈印1朔角易砸楦#恢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樯疲恢痨镀渲小^^以察槊鳎领恫焐酰锒晃蚱浞且玻刹话г铡

是以}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倍凰粒舛灰
知小察之不能M物,是以m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t世俗所^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692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