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5)admin道德经25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①,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注释]

1、常无心:一本作无常心。意为长久保持无私心。

2、德:假借为“得”。

3、歙:音Xi ,意为吸气。此处指收敛意欲。

4、浑其心:使人心思化归于浑朴。

5、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使用自己的智谋,生出许多事端。

6、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

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兄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充目而不惧於欺,W纩塞耳而无戚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纲,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於上,鱼乱於下,是以圣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人o常心,以百姓心樾摹I普呶嵘浦簧普呶嵋嗌浦律埔樱恍耪呶嵝胖恍耪呶嵋嘈胖滦乓印
空o形,因f物之形以樾危诜榉剑AA,如使空自有形,t何以形f物哉?是以}人o心,因百姓之心以樾模o善不善皆善之,o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L渝也,可^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L也,可^德信矣。不然,善善而不善,信信而不信,M所^常善救人,故o人哉。 

}人之在天下,喋樘煜其心,百 姓皆注其耳目,}人皆孩之。
天下善盒危礁髯允且韵喾窍噘\,不知所定。}人n之,故喋喋樘煜其心,o善海o信危砸砸淮1朔阶⑵涠浚杂^}人之予Z,而吾一以河鲋渡o所喜,於o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赫卟C,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624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