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5)admin道德经19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①,为道日损②,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③,取④天下常以无事⑤;及其有事⑥,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注释]

1、为学日益:为学,是反映探求外物的知识。此处的“学”当指政教礼乐。日益:指增加人的知见智巧。

2、为道日损:为道,是通过冥想或体验的途径,领悟事物未分化状态的“道”。此处的“道”,指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损,指情欲文饰日渐泯损。

3、无为而无不为: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4、取:治、摄化之意。

5、无事:即无扰攘之事。

6、有事:繁苛政举在骚扰民生。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为学日益,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统本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W日益,
不知道而W,日多,而o以一之,未免W者也。孔子曰:多,衿渖普叨之。多而R之,知之次也。

榈廊p。
苟一日知道,f物,o一非妄,去妄以求性,而性o。孔子^子曰:n也,女以予槎W而R之者e?曰:然,非e?曰:非也,予一以之。 

p之又p,以至於o椋o槎o不椤
去妄以求性,可^p矣。而去妄之心q存,及其兼忘此心,性而oN,然後o所不椋皇ъo橐印

取天下常以o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於外,而物褐式K不可得。}人o椋o事,其心於外,而物安之,m不取天下,而天下w之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617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