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5)admin道德经75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

2、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既:尽的意思。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大。

无形无识,不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之,不可穷极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檀笙螅煜峦
道非有o,故^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t有同有。同者好之,者褐:弥t恚褐t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往而不害,安平泰。
有好有海t有所利有所害;好杭缺M,t其於f物皆o害矣。故至者o不安,o不平,o不泰。 

放cD,^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o味,之不足,之不足,用之不可既。
作吩OD,以待碚撸M不足以止^客哉。然而烽DM,彼⑹爸ァH舴檀笙笠源煜拢煜虏恢弥r得而褐酰侩mo臭味形色音以人,而其用不可M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532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