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1年前 (2024-08-25)admin道德经52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无限制的。

 

[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

2、安平太:安,乃,则,于是。太,同“泰”,平和、安宁的意思。

3、乐与饵:音乐和美食。

4、既:尽的意思。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大。

无形无识,不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之,不可穷极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檀笙螅煜峦
道非有o,故^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t有同有。同者好之,者褐:弥t恚褐t去,不足以使天下皆往矣。

往而不害,安平泰。
有好有海t有所利有所害;好杭缺M,t其於f物皆o害矣。故至者o不安,o不平,o不泰。 

放cD,^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o味,之不足,之不足,用之不可既。
作吩OD,以待碚撸M不足以止^客哉。然而烽DM,彼⑹爸ァH舴檀笙笠源煜拢煜虏恢弥r得而褐酰侩mo臭味形色音以人,而其用不可M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532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