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6)admin道德经21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勤:劳作。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8、强:强健,自强不息。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1、袭常:袭承常道。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其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闭其门,

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勤;

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不问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用其光,
显道以去民迷。

复归其明。

不明察也。

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道之常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天下有始,以樘煜履浮
o名,天地之始;有名,f物之母。道方o名,t物之所Y始也,及其有名,t物之所Y生也。故^之始,又^之母。其子tf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守其母,]身不殆。
}人w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o不察也。m其智能周之,然而未L以物忘道,故K守其母也。

塞其叮]其T,K身不勤。_其叮涫拢K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息忘道而徇物。目於色,耳於,_其之之心,而以其事且越K身陷溺而不能救。夫}人之所以K身不诱撸ㄈ]之,未L出而徇之也。

小日明,
之楹Γ夹《蟆V≈⒋蠖]之,可^明矣。

守柔日。
其所而不,自以,而非也。唯而知畏之者,可^矣。

用其光,w其明,oz身殃,是^u常。
世人_其所以身徇物,往而不反。}人塞而]之,非^物也,以神铮闷涔舛眩聿慌c也。夫耳之
能,目之能,鼻之能嗅,口之能L,身之能|,心之能思,皆所^光也。w光c物接,物有去而明op,是以f而不F,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u而不^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650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原文及译文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