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勤:劳作。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8、强:强健,自强不息。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1、袭常:袭承常道。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其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闭其门,
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勤;
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不问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用其光,
显道以去民迷。
复归其明。
不明察也。
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道之常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天下有始,以樘煜履浮
o名,天地之始;有名,f物之母。道方o名,t物之所Y始也,及其有名,t物之所Y生也。故^之始,又^之母。其子tf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守其母,]身不殆。
}人w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o不察也。m其智能周之,然而未L以物忘道,故K守其母也。
塞其叮]其T,K身不勤。_其叮涫拢K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息忘道而徇物。目於色,耳於,_其之之心,而以其事且越K身陷溺而不能救。夫}人之所以K身不诱撸ㄈ]之,未L出而徇之也。
小日明,
之楹Γ夹《蟆V≈⒋蠖]之,可^明矣。
守柔日。
其所而不,自以,而非也。唯而知畏之者,可^矣。
用其光,w其明,oz身殃,是^u常。
世人_其所以身徇物,往而不反。}人塞而]之,非^物也,以神铮闷涔舛眩聿慌c也。夫耳之
能,目之能,鼻之能嗅,口之能L,身之能|,心之能思,皆所^光也。w光c物接,物有去而明op,是以f而不F,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u而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