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5)admin道德经16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注释]

1、多:轻重的意思;货,财富。

2、得:指名利;亡,指丧失性命;病,有害。

3、甚爱必大费:过于爱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费。

4、多藏必厚亡:丰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5、知足不辱:今本没有“故”字,据帛书补之。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名与身孰亲?
尚名好高,其身又疏。

身与货孰多?

贪货无厌,其身必少。

得与亡孰病?

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名c身逃H?身c孰多?
先身而後名,F身而v,q未橥乙病7蛲艺撸砬也挥校r於名c乎?然F以身樘煜拢峭也荒堋9适固煜轮蛔阌H,之不足多,而後知F身,知F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c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椴。捌浼鹊枚⑹Вt病又有甚於亡者。惟R有o,均得剩o病也。 

是故甚郾卮筚M,多藏必厚亡。
壑酰t几可以求之者o所不椋oM乎?藏之多,t攻之者叉,能o亡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L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590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九章原文及译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