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5)admin道德经20
第三十九章
[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ff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ff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注释]

1、得一:即得道。

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

3、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

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5、谓:假如说。帛书作“胃”。

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

7、废:荒废。

8、歇:消失、绝灭、停止。

9、竭:干涸、枯竭。

10、正:一本作“高贵”,一本作“贞”。

11、蹶:跌倒、失败、挫折。

12、自称:一本作“自谓”。

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4、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

15、ff:形容玉美的样子。

16、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昔之得一者,
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合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故皆裂发歇竭灭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生、贞。

天无以清将恐裂,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则清不失,用清则恐裂也。故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无用其功,恐丧其本也。

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蹙,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ff如玉,珞珞如石。
清不能为清,盈不能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贵乃以贱为本,高乃以下为基,故致数誉乃无誉也。玉石ff珞珞,体尽於形,故不欲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竦靡灰造`,谷得一以盈,f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樘煜仑。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槲镎撸缘酪病L煜轮耍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眩裰潇`而已,谷知其盈而已,f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樘煜仑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o以清⒖至眩o以】职l,神o以`⒖中o以盈⒖帧〗撸f物o以生⒖纾钔o以F高 ⒖瞩辍
致之言O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l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f物不得一未遽缫玻钔醪坏靡晃村狨暌玻黄O必至於此耳。 

故F以v楸荆咭韵榛
天地之大,侯王之F,皆一之政。夫一果何物也?之不,讨坏茫t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v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孤寡不Y,此其以v楸疽糠呛酰
昔之榇朔Q者,亦e其本而z其末耳。

故致递o,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w、秒、衡、、、I檐,物物可担不可担会嶂o有之檐,所^o之以橛谜咭病Ht天地⒁源樘斓匾亢钔⒁再F楹钔跻看笈cF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樘斓睾钔跽撸蚰9室惶F而非F,v而非v。非若玉之碌碌,F而不能v;石之落落,v而不能F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558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