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9个月前 (08-24)admin道德经25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注释]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

2、寂兮寥兮:没有声音,没有形体。

3、独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独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绝对性。

4、周行:循环运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万物由“道”而产生,故称“母”。

6、强字之曰道:勉强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无边无际的、力量无穷的。

8、逝:指“道”的运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状态。

9、反:另一本作“返”。意为返回到原点,返回到原状。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为人乃万物之灵,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间之中,宇宙之间。

12、道法自然:“道”纯任自然,本来如此。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寂寞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於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於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之为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於一逝,故曰远也。不随於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
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於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於道,地故则焉;地法於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夫道,非清非幔歉叻窍拢侨シ恚巧品海烊欢审w,其於人樾裕试挥形锘斐伞4宋从兄渖撸w湛然常存,而天地生於其中耳。

寂兮寥兮,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樘煜履浮
寂兮o,寥兮o形,立o匹而未L,行於群有而未L殆,俯以化育f物,t皆其母矣。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橹淮蟆
道本o名,}人f物之o不由也,故字之曰道。f物之莫能加也,故橹淮蟆H黄to得而Q之也。

大曰逝,逝曰h,h曰反。
自大而求之,t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th不及矣。m逝mh,然反而求之,一心足矣。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道言之,tm天地c王,皆不足大也。然世之人知三者之大,而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性,t此三者人皆足以M之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豪鲁斯兴趣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haolusi.com/?id=1466

标签: 老子道德经
分享给朋友: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的相关文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四章原文及译文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及译文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