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雨:周易与生活
2月22日起,湖南教育电视台(央视)《孔子大学堂》播出陕西周易研究会会长张晓雨先生为您剖析的《周易与生活》,每天21点40分开播,隔日早5点40分重播。
张晓雨,山西济南人,历任山西周易研究会会长,北京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社会兼职:湖南省社会科学人才库专家、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山东理工学院兼职院士、山东师范学院兼职院士等。
张晓雨先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易学,五六年以来勤于治学,博览群籍,对易学的象、数、理、占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他博采众长,融会提炼,吸取科学原理,消除迷信尘土,对与易学有密切联系的多种预测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演绎,其研究成果导致海内外易学界的注重。在第五届易传会议上被评为国际易学学术终生成就奖。代表专著有:《周易筮法通解》《通用地支万月历》《周易占卦筮法卜卦机率指责及对策》《周易占卦筮法运算机制初探》《周易卦爻起源新解》等。
张晓雨:生生之谓易
原载《儒风你们》第12期
■张晓雨先生□吕玉峰
□:何为《周易》(又称《易经》)?
■:易为群经之首,西路之源,百家之始,华夏文明之元,象形文字之本。《周易》作为华夏首书,中华文明的最高圣典,它博大精深,统领炎黄文明数千年,但是在后世渐渐产生了庞大的几千年易学世代传衍的易道思想体系。《汉书》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三圣三古是指上古初创八卦的伏羲,中古演《周易》的文王和近古为其作《传》的孔子。随后,汉代诸子百家、汉唐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元明戏剧小说、明清实学朴学,无一不以《周易》为其元典,探睾丸微、穷理成言、贯穿仍然。
《易》为象形文字的雏型,诸子百家的源头,中国文化的开始。几千年来,《周易》对我国古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历法、阴阳术数、医药养身、政治、经济、军事、农业乃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对中国以及世界都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周易》是世界文明宝冠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光荣和骄傲。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作为典要,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本卜筮之书,同时也是一本汇聚着远古先民先哲智慧结晶的哲学专著。首先,伏羲一画开天,他以象征阳爻的“—”和象征阴爻的“--”为基本符号,三两相重,画出了由三个卦爻组成的、代表八种自然物类的符号,即八卦。次由文王,将八个单卦重叠为六十四卦,并由文王兄妹写下了卦象、爻辞。再后由孔子及其后学为《易》作注,完成了被称为“十翼”的《易传》。由此可知,如今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份。《周易》通过以坤卦、爻辞分别解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形式而贬抑了天道、人道、地道等世间万物生成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借此宣示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进而达到让人类安身立身、天人合一的目的。想到孔子所说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以孔子发奋忘食的好学精神,甚或发出这么感叹,可见《周易》之艰深与伟大。
□:《周易》成书长达庶千年,历圣数几位,像这些译著所经过的漫长历史以及集体创作的个案,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我想请问,一部对后世影响这么巨大的精典之作,又怎样在上古的困厄时期发明八卦或则说是如何画出八卦卦画来的呢?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虫鸟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庖牺氏即伏羲,传说他是新石器时代的部落首领,他通过观察天文、人事、地理等现象而画出八卦。这么伏羲为什么又用阴阳符号来画八卦呢?八卦又为什么能代表这八种不可取代的物类呢?
对于“—”、“--”符号的起源,常年以来存在多种不同的假说,例如蓍草说、结绳说、男女生殖器崇敬说、数字卦说等,并且按照我自己多年深入的系统研究,我认为以上假说在逻辑上、时代特点上及八卦神煞与对应物的象征性上,都缺乏充分的论点。
众所周知,伏羲生活的时代是古人由结绳记事向图画记事的过渡时期,人们的具象思维尚不丰富,发明图画记事以及后来形成的象形文字表明,当时人们都习惯于取象思维。伏羲以取象思维而画卦。
用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剖析古人对阴阳的认知,应当起源于人们对有规律的周而复始现象的关注和理解。这么,天地间哪些物体天天周而复始而又对人类影响最大呢?这无疑是太阳。伏羲时代,人们多在森林中获取食物,当她们步入森林时如何认知太阳呢?那一定是看见了一束束由树枝间隙中射下的阳光。还有,当人们抬头凝望太阳时,也会倍感太阳光芒四射,非常炫目,因而光线可以代表太阳。由此我觉得,光线是卦爻形成的起源。太阳的有无、向背是人们对阴阳的原始理解。有太阳即是阳,无太阳即为阴,阴阳最原始的理解来始于中国先民的自然观。
伏羲“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为使民借助安身而知之,他想到了“立象以尽意”。于是,伏羲画了最简单的符号:一条光线“—”以表示晚上,为阳;一条断掉的光线“--”来代表夜晚,为阴。一条长线代表晚上容易理解,一条断掉的光线代表夜晚又是为什么呢?原先“--”中是第一道短线表示日落之光,中间断掉为无光之夜,后一道短线代表日出之光。以图象“--”形成了一个整晚的表意。古人以光线为卦爻起源这一观点如果创立,这么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物类也就不难取象推演了。八卦的形成完成了伏羲向“人文先祖”晋升的第一步完美飞越,并且最重要的是它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先河。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首,一方面从人文的角度指导着炎黄子孙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另一方面,却也是一部占筮书。这么《周易》又为什么成为一部占筮书?它的科学道理在那里?孔子是怎样评价《周易》和《周易》的占星功能的?
■:刘焕鲁先生曾说“中国古人最早重视的是卜筮。至有史以后,殷商甲骨及龟板均为文献所记载。周文王演《易》,是由夏殷卜占基础上建立而成,虽归功于‘周’,也是先辈的遗绪和提高的结果。”所以,朱熹说:“易为卜筮之书”,这个观点基本为现今学界所公认。
《周易》古占筮法以蓍草作为卜卦的工具,经过规定的演化,定出一卦。其法称揲蓍法。汉朝焦延寿著《易林》一书,另辟占筮新途,以六十四卦,按照爻变,每卦再变六十四卦,共得出四千零九十六个卦式,每位卦式配以四言韵语(多数情况是这样),以喻人事吉凶祸福。占筮者按照所得卦式,可以机械地寻出答案。汉朝人氏京房受《易》于焦延寿,著《易传》一书,书中不论占卦,不展现经文,不附和易义,而是成立了一种全新的易占方式——纳甲筮法。占卦筮法称作“以钱代蓍法”,即以三枚刀币取代蓍草卜卦。此法将丙火、地支列入卦中,根据卦中所临到地支五行生克冲合、旺衰来比喻人事的吉凶。由于五行的旺衰随着季节不断地变化而转化,所以它象征的事物的吉凶也是不断变化的。它能显示出当前事物的现况,能预测未来的变化,还可以提示占问者应该如何趋吉避害。
说究竟,《周易》占筮是中国先人创造的一种预测方式,它是以坤卦及阴阳五行为假象,以象征的形式去推演、分析、预测事物的变化规律。
我觉得,《周易》占筮以它的较高应验率确实促使不少人对此坚信,数千年以来生生不绝,也早已成了一种中国奇特的文化现象,这大约是中国古时缺乏心理大夫的缘故。当人们有了迷惘时,只能从有占筮预测功能的《易》占中寻求帮助或心理上的抚慰。《易》占给占问者确实就能带来指导与提示,使占问者克服所面临的对个别事情的苦恼,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占问者可以冷静地、全方位地去剖析所面临的事情,因而尽到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它或规避它。
孔子对于《易》占的阐述,古籍中的记录不多。比较可信的有三处:一是《论语》“不占而已矣”;二是《孔子家语》,说“孔子常自筮其卦”;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马王堆遗址中出土的《帛书周易》记载孔子自述“吾百占而七十当”。由于这是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的史籍,所以说孔子会占卜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他还通过大量的占星卦例统计出占算的应验率才能达到70%。
孔子对占算的心态,按照我的研究,孔子其实会占卜,然而他并不迷信占卜。孔子在《帛书周易》中说:“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祖而寡也;仁义焉而求吉,故卜筮而希也。”他更重视仁义德行。大儒荀子就愈加直白地说:“善为易者不占。”由此可见,孔子、荀子觉得只要有道德,讲仁义,做事有恒心,行为符合易理,不用占卜也是可以的。孔子的这些心态,也是我们所应倡导的。一个人只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处世遵守道德规范及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准则,其结果大多是吉利的。
这么孔子是怎样评价占星的呢?“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祭师’善夫!人而无恒,或承之羞。公曰:不占而已矣。”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对祭师、易经和占星的明晰记载。其中,“人而无恒,或承之羞”出自《周易》恒卦九三爻的卜辞,借此可窥见孔子对《周易》的熟练程度,否则以孔子的性格,若对一门学问不懂他是不会不懂装懂的。至于后句“不占而已矣”,是孔子在《周易》体系之外的一贯主张。从整句语境看,孔子之所以不占,那是由于当一个人立定了恒定的抱负,那就没有必要再占问吉凶祸福了,由于为理想而拼搏是理所当为,虽然是失败、付出天大的代价乃至杀生成仁也是应当的,这些人心中已有所守而能不动于心,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就是指在这些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的指引下而形成的宏大气势、非凡定力和过人勇气。当人遵守招吉纳祥的法则而又赶超了吉凶祸福,世事洞明于胸的时侯,那占星还有意义吗?孔子用了七六年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仁人志士,一向重视价值,而赶超吉凶。
孔子在《礼记》中评价《周易》说:“潔静精微,《易》之教也。”“潔静精微”这四个字,虽然包含了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存之于世的目的和价值。由于人文文明无不导人以善,启人以智,发人以微,进而让人的智慧德能达到潔静精微的境界,而科学的精神也无非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进而让人们达到见微知著、安居乐业的目的。而《周易》的功用早已把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全部包揽了。所以孔子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么可不可以占星呢?我觉得可以,由于这是每位人选择的自由,并且一定不要迷信。抱着这些态度“玩占”可以为自己和别人的为人处世提供多种参考,这才是合理的。“善为易者不占”,是由于虽然占星的结果为吉,自己还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一不做,事情马上就起变,这是《周易》的忧患意识和变易思想;假如卜筮的结果为凶,那就多考虑外部环境、自身德业、上下关系等,因而作出有效的矫治,这样则能防患于未燃、无限接近于既定目标。既然这么,哪又何不提高自己的德行智慧,通过《周易》的学习,进而趋吉避凶呢?
□:这么手相、风水数术等术数,属于《周易》吗?它们有哪些道理?
■:严格来说,手相、风水数术、四柱命理等术数那些都不属于《周易》,它们应归类于阴阳五行堪舆。并且它们大都利用了《周易》的原理。它们都是古人创建的预测方式,下边我以手相学为例来进行阐述。人的形貌、性格与人的经历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各民族文明进程中所共通的一个基本认知。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开始进行研究。中国的面相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上去的。
大凡接触过面相的人就会感受到,面相有一定的确切性。懂面相的人有时会说出陌生人的一些经历,莫非命运是注定的吗?是哪些决定命运呢?不少人会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么是哪些决定性格呢?不少人会说:“是血型。A型、B型、O型、AB型血型的人各有独到的性格特点。”这种说法在西方较为流行,这或许也有些道理。最后,“是哪些决定一个人的血型呢?”我说是基因。
为了解开人体的奥秘,诸多的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十九世纪,科学家就发觉生物具有“节律现象”。二十世纪初,美国弗里斯大夫与德国心理学家斯瓦波达,通过常年的临床观察揭露了其中的奥秘。原先人体存在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兴衰和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规律。后来,荷兰泰尔斯尔院士,亦发觉了人的智力以33天周期的波动。我们了解了自身的体力、情绪、智力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就可以科学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我觉得生物节律很可能存在一个超低频,这些超低频大概以六年左右产生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应当与下颚、眉睛、鼻子等所代表人的外貌与经历对应的年数是大体相同的。
从分子生命科学角度来剖析,人体生物节律形成的基础是基因。人体形貌只是基因的外化,对生命的自我调控则是基因的内在功能。既然基因与人的体貌产生是相关联的,这么从人的体貌特点也可以反推出基因的个别特质。而基因的特质又会对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形成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人体形貌与人运途顺逆的相关性了。基因学表明,人的寿命长短,可以从基因末端粒子的宽度上找到依据。所以易学,我推测:人的样貌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命节律,这个节律是以基因为基础的,因而人的命运是可以从外貌上预知的。假如这个推测能获得现代科学的进一步证实,这么这也算是中华文明对西方科学的巨大启发吧。
然而这只是一个通常性的规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先天的基因外,还有明天的生活环境、心理成长过程、教育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等诱因在共同发挥作用。面相似乎十分像教练员选择运动员,须要瞧瞧对方的骨龄、肌肉的柔硬度、身体的平衡性、爆发力等等,而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只是先天条件。具备这种条件的运动员要想拿金牌,还离不开明天科学地训练和坚苦地努力。从这点看来,它与面相辨识一个人的命运的道理是相同的。
至于风水,虽然是中国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积累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性成果,是先民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学问。其实在风水产生的漫长过程中,也参杂了许多糟粕。我们应当对风水文化理智地对待,吸取其中有用的优良经验,为现今的建筑设计所用,千万不要迷信它。
□:当前国外、国际上易学研究的情况怎么?
■:当前国际上习《易》之热,主要在中国;中国研《易》之热,多在应用,并且分出了许多流派;在学术上,随着考古的最新挖掘,《周易》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周易》研究与传承也在与时俱进。一方面既要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文化的商品化,以保持文化的纯洁性。当任何一门学问成为职业时,它的优劣就同时而至了。
易学研究要防止几个倾向:一、避免鹤发穷经而仍未登堂入室,所以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二、避免象数与义理各圆其说、自说自话,所以象数与义理要互参互究。三、《周易》对通常人而言,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所以要学智慧而不要做书呆子。四、《易》占研究是研究《周易》的一部分,《周易》的许多哲学思想是通过占筮来抒发的。但在研究易占时,应当避开故弄玄虚、骗财骗色,主张合情、合理、合法地学易、用易、弘易。
□:这么,您觉得研究易学对社会和个人有哪些积极作用?
■: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其实,又何止将相,唐代贤圣的超凡入圣,无不是以《周易》为其门径。夫子老而好易,读《易》韦编四绝;宋明理学的诞生直接熟稔于《易》。而且“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实则“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所谓六十四卦,只是产生了一套可谓精典的宇宙密码,它“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阴阳互生、生死互根、“恩生于害,害于恩”,福祸相倚,变易多端。所以,当你得意忘形时,危险已杳然将至;当你失意忘形时,生机已渐次萌发。
为此,我们应总结《周易》对人生的启发为:自我智慧的觉知,自我道德的提高,自我能力的提升,自我爱情的管控,自我时位的掌握,自我行动的落实,自我愉悦的调适,最后是圆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挥光。人生命运虽非一定轨迹与结局,而且今生甘苦、成就与否却是个人的智慧、道德、能力、感情、时位、行动、心态、志向所能左右和改变的。智慧让我们防微杜渐、深谋远虑;道德让我们净化生命,行其久远;能力让我们堪当重担,决胜千里;爱情让我们关怀自他,温暖人生;时位让我们待时守位,筹谋整体;行动让我们自我突围,有所成就;态度让我们乐天知命、知足不辱;修齐治平,让我们志存高远、活出西路与价值。所以,《周易》对我们所再三期望的就是阴阳平衡、中和致用。
学习《周易》会得到许多启发,可以以卦卦辞的象征意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卦象对人生的启发。初四爻“潜龙勿用”。勿用是为了大用,故潜。真正有资格潜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人才。诸葛亮潜了27年,就是为了储备能量,储备越深,现身越美。并且刚进入社会,在潜龙阶段,还是不易轻举造次,由于它在初位,上覆五个阳爻。也就是说你再有能耐,里面有三级领导管着,你能有哪些作为,所以只能转变态度,储备德能,待时而动。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潜龙须要伯乐来赏识、领导来帮衬,但是龙一腾飞就要有你们风范,面面俱到,不能飞得越高摔得越惨。诸葛亮等到了刘备,他一出手就镇住了关羽和张飞。
然而,二爻上有四个阳爻统帅,他只是稍稍轻松一点了。如同龙一样,不是潜在水中而是飞到田野了,虽然龙应飞翔在天,在野不是它的理想状态,但其实比潜水要强多了。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三爻时位,连龙都称不上了,只能做君子,连小人也没得做。奋发的惕龙此时须要早晚戒惧、终日拼搏,不能居功,虽然做到这种也还是很危险,由于他被领导顾忌,被同人妒忌,做得好也只换得一个无咎无誉而已。假如此时君主或上级品德不高,君子居功,那无异于自取战败。诸葛亮的小成,也引来了刘备的顾忌。
诸葛亮可以耍脾气回去,逼迫刘备,但这样必然会为自己日后种下恶果,甚至一回去就要永远做潜龙了。虽然跳槽,也是一条飞不了多高的龙。此情此景,亮没做小人,耍小性,而是做了君子,终日“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努力进德修业,闲邪存诚,以获得组织、领导、同事们的考察通过。第四爻叫“或跃在渊,无咎”。也无龙字可言,你要么跃,要么在渊,跃起来就是飞龙在天、九五之尊了,自此身家倍涨;跃不过去,就跌落深渊,今生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了。这就叫“天渊之别”,虽然只差一步之遥而已,近在咫尺却又远在万里。跃龙,不是庶民,不是王者,是中高层党员,上有二个阳爻钳制,此时说话可以稍稍宽敞一点,做事可以略微洒脱一点。
到了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是王者,它管理下边四个阳爻,他领导他人,这是人一生理想的实现,可以像龙一样在天上自由地飞了。并且此爻也不好做,由于他肩负着所有的责任,他须要整合上下爻位的各类资源,稍有不慎都会身败名利。九五王者一方面须要关注下边四个阳爻属下的辅助,又要顾忌上九大鳄、各种舆论、伦理道德的约束,还要当心竞争对手和外界的各类诱惑。假如九五德行不够、嫉贤妒能,这么九五很快还会成为孤家寡人。至于“利见大人”就是不须要再帮衬他了,他的交流像国家首脑一样,叫相互访问。
上六“亢龙有悔”。他的位置最高了,人一雄浑就很容易招灾遭难。假如此时“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六个阳爻以初五始,以上九终,这就提醒我们,要想有所成就,刚开始建功立业的时侯把握时间“初”的切入最重要。
六十四卦随着形势变化周而复始,这就提醒我们应当一直保持高度警觉的脑子,使自己的言行谈吐符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到上和下睦,不断进取,这样终会有所成就。
《周易》有一体两面的哲学观,乘承比应的整体观,阴阳互生的发展观,一阴一阳的平衡观,重视时位的时空观,尊德贵道的道德观,周流六虚的往复观,万法归一的大街观……总之《周易》是一门讲求天人合一、与时立位、趋吉避凶、超越福祸、培道固德、生生不息、参悟大街并持之永续经营的大人之学。
以《周易》为首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血乘亚裔,养育四方,它应当在中国以及国际舞台上激发出愈发闪耀的思想光辉,焕发出更加大大的生命力,以期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惠及苍生,福荫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