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敬,1970年4月出生于山东曲阜,2005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称号,2019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老师就是教书育人,解惑解惑的人”,他潜心科研、教书育人,勤奋敬业,把三尺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赢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6日报道“最喜欢吴兆敬教授用《易经》讲解实变函数,讲得很生动,真想再回烟台大学听一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王诗桐说。
能否用《易经》来解释实变函数呢?吴兆敬解释道:“数学中的大小、兴衰、凸凹,都可以归结为相反的性质,运算有内有外、先有后。《易经》讲究智慧与力量的交替,是按由内到外的顺序积累和发挥的。我们可以用《易经》中的阴阳理论和内在优先原则来验证测度论和随机分析中的一切不等式……”
吴兆敬认为:“喜欢数学的人会发现,数学原理和人生智慧是相通的。从《不值得游园惊梦》中,可以体会到稠密集和稀疏集的推测,泛函中的第一原理,几乎就像‘一线指引,开阔了所有眼界’……”
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
2005年,35岁的吴兆敬博士毕业,怀揣着教书育人的伟大抱负,他来到烟台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吴兆敬一直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秉持“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以三尺讲台为舞台,默默践行着教师立德育人的责任。“多给学生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帮助他们正视自身的不足,找到进步的方向,尊重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吴兆敬说。
毕业生经常向吴兆敬提问,很多问题都很难。他需要放下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分析学生的问题。找到答案后,他还会通过给学生思路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吴兆敬说:“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也收获颇丰。发现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会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到讲义里。”
为了给学生上好课,吴兆敬编写了补充教材,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安排课堂交流和课后答疑,平日里都向学生开放。吴兆敬在阅读了十几本教材后,编写了《测度论与实变函数》《泛函分析》。他出版了研究生教材《随机数学导论》,融合了测度论、概率论、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随机稳定性和随机建模六个方面的精髓,为学生节省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喜欢这门课,我更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在教学中提高自己。”正是这种纯粹的教学,让原本抽象的课程出勤率更高了,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些抽象的数学课,喜欢上了从不拖课、不填课的吴兆敬。
吴兆敬结合自己读书、研究、工作的切身经历,经常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唯有努力,才能有回报”“唯有勤奋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和格局”“庸才败于懒惰,能才败于傲慢”等主题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完善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妙易,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做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
“我当时写的论文需要用到物理模拟设备,但实验室还没有这样的设备,这让我的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吴教授得知后,熬夜帮我想办法,最后在吴教授的帮助下,我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张慧是烟台大学数学学院的一名教师。谈起吴兆静给予自己的帮助,张慧不禁夸奖他,“2009年我读硕士的时候,吴教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当时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吴教授心疼我们,经常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吴兆静教授作为导师,在生活上也对学生关爱有加。他通过主持的国家基金,为很多人提供了助研岗位,把他们培养成了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吴兆敬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的身影。当学生发表新的科研成果时,他会第一个向他们表示祝贺;当学生有困惑时,他总会耐心地开导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经济资助。
今年暑假,一名学生因为各种压力,不愿意和外界交流,甚至上学都成问题。家人打听后,得知他心里很迷茫,想和吴兆静沟通。家长联系上吴兆静后,吴兆静与这名学生进行了三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这名学生终于走出了困境。“作为老师,一定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问题,要先找出问题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吴兆静说。
吴兆敬在科研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阶段给予学生不同的帮助。前期,他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遇到学生喜欢而自己不擅长的问题,吴兆敬就继续自学,与学生共同进步。“我希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研究生不仅要做一个好学生,更要成为一个能自己寻找答案、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好科研者。”
“做科研就像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自欺欺人,更不能欺骗别人”,吴兆敬经常这样教导学生。吴兆敬培养了15名硕士生,其中7名获得博士学位。在吴兆敬的学识和人格感召下,很多学生也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中学、大学任教。崔明月、张殿峰、张辉等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在其他高校任教的机会,追随吴老师的脚步,回到母校任教。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我从吴教授身上学到了很多,他刻苦努力、意志坚定,平日几乎都在办公室,周末也在家里的书房学习。”说起吴兆敬对科研的热爱,数学学院的张辉深受感动。正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坎坷的科研道路上,勤奋学习、深挖深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2008年起,几乎每年都有其他高校向吴教授伸出橄榄枝,但吴教授不为所动。“我喜欢烟台大学宽松的生活空间和理想的工作环境,数学学院干净、自由的学术氛围更利于科研。”为人谦逊、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的吴兆敬很少考虑功利的东西,他选择专心投入科研。在控制理论顶级期刊《IEEE Trans•Auto•Control》上发表论文11篇(其中3篇长文),在《Automatica》上发表论文7篇(其中1篇长文),在《SIAM J•Control Optim》上发表论文1篇。此外,吴教授还出版了学术专著《随机数学导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曾获2012年IEEE Trans•Autom•Control杂志杰出审稿人、IEEE ICCSS 2016最佳论文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名)、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吴兆敬长期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代表性论文,其研究课题得到众多高校师生的认可,使得吴兆敬在河海大学2019年暑期讲授的暑期短期课程《随机分析与随机分析力学》成为“大型追星现场”。本次短期课程吸引了来自江苏、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十几所高校的50余名学员。河海大学刘磊老师开玩笑说:“我们不敢做宣传,怕课堂上不够。”
吴兆敬是教师的榜样,教人以学为师,在专业领域非常讲究,但在生活中却追求简单。当被记者问及“如何找到科研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时,吴兆敬笑着说:“我把科研当成调节心情的有效方式,心情烦躁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看看书、看论文,转移注意力。科研与生活并不矛盾。”
经过多年的跨学科学习和软件自研,吴兆敬的科研项目已经可以完成虚拟现实的机器人控制。吴兆敬和他的团队着眼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应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布局,融入烟台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产业的具体规划。“我们规划建设的机器人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现在正致力于从理论研究向攻克技术难关、申请专利的转化。”吴兆敬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教育是百年大计的基业长青,我相信吴兆静老师正是千千万万个为党和国家教育大业默默耕耘、任劳任怨、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孺子牛”中的一员,展现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光辉风采。
闪电新闻记者
弘扬易学文化
关键词: